为什么有的公务员宁愿不当处长而选二级调研员?

分享至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这种情况是极少数,绝大多数公务员碰到类似情况都会选处长,但当下确实有一些人图轻松不愿干实职。

比如本地一位局长,才48岁,去年以身体为由主动向组织申请退二线。在此之前,他已经有一任县长和一个部门正职经历,加上这个局的局长,在正处岗位任职接近十年,属于老资格的正处级领导。多数人以为,这两年他应该有提拔副厅的机会,即便没有实职,也能解决二级巡视员拿到副厅待遇。谁也想不到他竟然急流勇退,放弃了无数人求之不得的实职,改任了一级调研员,尽管组织多有挽留,耐不住他的身体不适借口。

其实明眼人都清楚他身体没问题,他之所以不愿意干一把手,主要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太忙太累,领导又盯得紧,干有风险,不干又不能老是顶着领导,左右为难之下,综合考虑由于在他之前几任局长被问责的现实,最后他主动提出了辞职。

卸任后,这位局长仍旧准时上下班,也会完成单位交托的一些任务,但工作之余有了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,钓鱼,养花,喝茶,锻炼,心宽体胖,人比以前精神许多。用他的话来说,这可能是他工作以来过得最惬意的一段日子。

不仅这位局长,事实上本地这两年已经有不少领导申请转二线,曾经有一个城区一年有五个局长提出辞职,哪怕不晋升职级也要转二线。虽然最后组织没有完成批准,但由此映射出权责失衡问题或多或少已经在影响体制生态。很多人以为当领导轻松那是因为不了解体制。

省直机关也是这种情况。机关的处长是正处职,级别不低,因为掌握着全省行业的政策制定、项目审批、资金批复等职责,权力确实很大,在市县两级可以影响很多人。然而权责相依,权力越大责任越大,省直机关的处长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和风险并不小。而且,省直机关的处长说到底是中层干部,尽管级别不低,仍属于执行层,说得直白点还是干活的,很多事都需要亲力亲为,省直机关的工作标准又高,规矩又严,每做一件事都需要仔细琢磨,既要考虑领导意见,又要权衡部门利益,还得兼顾市县、基层实际,丝毫不能有差错,否则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,在此过程中承受的心理压力,最是让人煎熬。越是核心机关,这种大机关的森严、刻板带来的压力越大。

而同样是拿正处工资,二级调研员因为不是领导职务,无需承担领导责任,只要完成本职工作,剩余的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。在上,处长尽管是二级调研员的领导,可二级调研员毕竟是当副处长过来的,有领导经历,年龄也摆在那,处长不可能把二级调研员管的太死;往下,二级调研员下面还有一些科员、科级包括副处级干部,二级调研员虽然不能直接管他们,可有什么工作交办下来,二级调研员也可以让下面的人做,至少可以承担一部分。这种上不管、下管不到的状态给了二级调研员一定自由空间,是很多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比较看重的,也是他们愿意选二调而不愿当处长的原因所在。

不过整体来看,上述情况仍是少数。毕竟处长的地位更高,也更有前途。进入体制,没有哪个不想往上爬的。这是客观事实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